回到顶部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利亚兹空间:印度古典声乐表演与交流工作坊

2016年11月20日 14:30 ~ 2016年11月20日 17:30

收起

活动票种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展开活动详情

    活动内容收起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合作活动

    利亚兹空间:印度古典声乐表演与交流工作坊

    时间:11月20日下午14:30-17:3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花园港路200号)三楼小剧场

    策划/主持: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

    联合策划:程俏俏

    表演嘉宾(印方):Lalith Rao、Omkarnath Havaldar、Rutuja Lad

    表演嘉宾(中方):章益

    主办:西天中土(亚际书院)

    合办:第11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行走的耳朵

    支持:梦周文教基金会、香港岭南大学

    利亚兹(乌尔都语Riyaaz的音译)指的是声乐练习里的重复、打扰、坚持、打乱和排序。在利亚兹时,练习者反思自己的实践,尝试通过音乐让自己行动。通过聆听、反思和自我指导的不断演练,音乐习惯才得以形成。

    *演出免费,请提前预约,凭当日“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展览门票(需购买)入场。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相关作品:

    《利亚兹》

    苏拉比·夏尔马与特贾斯维尼·尼南贾纳

    五屏录像装置

    2016(首次展出)

     

    关于印度古典音乐:

    印度古典音乐分南北两个流派,北派又名印度斯坦,南派亦称卡那提克。本次由西天中土举办的沪苏双城活动,邀请到了北印度传统下三位著名的代表性声乐艺术家。

    印度古典音乐传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的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到16世纪,北印度音乐与莫卧儿王朝宫廷紧密结合,发展出不同风格的歌唱、配器和舞蹈风格。自1860年代以来,英国殖民破坏了宫廷文化,宫廷音乐的表演者流散到小土邦和主要的商业中心(如孟买)。到19世纪后期,一些音乐学校得以设立,产生了一些记谱方式,而此前都是依靠口口相传。数以千计的人们开始在学校中学习音乐,当然还包括个别教师的单独教授,这一情况延续至今。当代技术的发展,如录音、基于手机应用的电子合成打击乐和伴奏、以及在线课程,都为古典音乐的普及贡献卓著。

    北印度音乐也称为拉格(raaga)音乐。拉格指的是一种旋律调式,而其韵律的循环模式则称为塔尔(taal)。拉格有特定的抑扬顿挫模式,每种拉格都有特定用语。尽管在每次演出中,有固定作曲的部分,但音乐家对拉格的即兴发挥则最能表现他们的才能,因此并不需要像西方音乐那样按乐谱循规蹈矩。印度音乐家已将拉格的特点融入他们自身之中,并运用大量技巧进行即兴变奏——有时他们用更快的速度唱出规定词句,有时唱出的是音符,有时又只是“啊啊啊”地随旋律吟唱。除了自然音,印度音乐也使用升降音。音乐以声乐为主,器乐则以模仿人声为衡量标准。通常歌词以印地语或方言作成。

     

    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中,三位印度古典声乐艺术家将首先通过现场吟唱展示数种五声音阶的拉格,解析其歌词和音符等各个要素,并着重于讲解拉格的即兴变奏。

    接着将讨论不同音乐流派的教学方法差异。他们会讲述自己如何学习音乐、平日如何练习(即利亚兹的含义)。

    接着,他们将展示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如何通过不同速度的吟唱以及与打击乐器的配合而呈现出来。

    最后,他们将与中国音乐家即兴奏唱,共同探索印中节律的互动可能。

     

    表演/讨论嘉宾(印度):

    Lalith Rao是继承北印度Agra-Atrauli流派传统的音乐大师。她从报酬丰厚的理工科工作中转行,将印度斯坦古典音乐作为终身追求,成为了顶尖的表演艺术家。她师从Agra-Atrauli流派大师、卓越的音乐教育家Khadim Husain Khan。她有超过30年的演出经验,在印度全国各地各种重要的音乐活动上都曾献唱,同时也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洲大陆展开过巡回演出。她是全印度广播的顶级艺术家,多年来在全印广播电台及各地电台和电视台进行演出及试音评审。她参与了华盛顿大学民族音乐系档案计划,演绎了数百首传统拉格和Agra-Atrauli作品;也曾为加尔各答Sangeet研究院的福特基金会档案计划担任了两年的首席协调员。她还通过印度国内的HMV、索尼音乐等唱片公司发行了十数张大受欢迎的专辑,伦敦的Navras Records和巴黎的Ocora Radio France也发行过她的作品。近期,她与学生一起在班加罗尔、孟买等地组织了追溯Agra流派历史和演变的教学演出,大受业内人士赞誉。尽管由于嗓音问题,她已经不再举办公开音乐会,但她定期举办教益丰厚的演讲和讲座。她曾获得多家顶尖音乐机构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Omkarnath Havaldar出生于音乐世家,启蒙于作为北印度古典音乐界著名声乐歌手的父亲Nagaraj Rao Havaldar博士,后师从Kiran流派元老级人物Pt. Madhava Gudi以及Atrauli Jaipur流派的Pt. Panchakshari Swami Mattigatti,并集两者之大成。目前,他正师从Pt. Indudhar Nirody学习Dhrupad及Khayal声乐流派。他于Jayanagar国立学院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后于迈索尔的KSGH音乐与艺术大学获得音乐硕士学位。他曾获得卡纳达地方与卡纳塔克邦文化部共同设立的Kishora Pratibha Puraskar奖(2000年),也在许多国内外享有声誉的舞台上一展歌喉,如耶鲁大学、芝加哥音乐中心等。他曾于2009年在阿富汗国立音乐学院教授音乐。他自2000年起成为卡纳达和卡纳塔卡邦文化部认定的精英艺术家,参与全印广播电台和印度国家电视频道的演出,QPTV纽约台也曾录制过他的音乐。

    Rutuja Lad五岁起接受其父母的音乐启蒙教育。后来她一直师从北印度Jaipur-Atrauli流派的重要传承者Gaanyogini Dhondutai Kulkarni直至其于2014年过世。她也在Shri Sudhir Nayak门下学习过印度手风琴,目前在Ashwini bhide Deshpande博士门下接受指导。她在孟买大学DMCC和SNDT女子大学青年音乐节等古典与半古典音乐竞赛中获得诸多奖项,参与了马拉地地区的选秀节目Sa Re Ga Ma Pa第七季并获得前六名。她在SNDT女子大学获得音乐硕士学位,并在一些享有声望的音乐机构中进行过演出,DMCC、Bhavans文化中心、Hridayesh艺术中心、INT Aditya Birla演艺中心等等。目前以访学身份在SNDT大学音乐系研究生部工作。

     

    表演嘉宾(中方):

    章益,琵琶演奏家、古筝演奏家、歌曲作者、中国传统器乐编曲。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并获琵琶表演艺术文学学士学位,古筝表演艺术专科毕业证书。2008年受英国环球唱片公司邀请,参加BBC WORLD MUSIC AWARD的颁奖全球直播音乐会,以及2008至2012年全球巡演;在环球唱片期间,还参与编配萨顶顶《天地合》、莫文蔚爵士专辑等的琵琶和古筝演奏曲谱。2011-2015年期间,章益成为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雷鬼乐队龙神道特邀古筝演奏家,并随乐队世界巡演至新西兰、韩国和加拿大。他曾获大阪第九届“长城杯”国际音乐大赛金奖等国内及国际奖项,创作过作品《微风精灵》(琵琶与打击乐作品,2003于独奏会)、《弄堂》(与Marc Mean合作,2015于Soundcloud发表)。章益的音乐创作中也融合了跨界、爵士、印度传统音乐、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迷幻电子、Ragga等风格,代表作有《Green Tara》(Youtube发表)、歌曲《境界》和道教音乐作品《太乙下凡》(台湾发表)。

     

    策划/主持

    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生于1958年,现任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与系主任。

    她于1981年在孟买大学获英语与美学硕士学位,1982年于普内大学获语言学研究型硕士学位,1988年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博士学位。1998年,她来到班加罗尔帮助成立了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CSCS)。

    在此之前,她曾在海德拉巴大学英语系任教达十年。她帮助班加罗尔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创造性地开设了文化研究博士学位,一直任教直到2014年。

    她的研究工作使她获得了霍米巴巴研究经费,荷兰南南合作基金会研究经费,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奖(两度荣获),洛克菲勒研究经费,以及索耶研究经费。她也曾是柏林高等研究院(2007年)、法国南特高等研究院(2011年)和新加坡亚洲研究院(2016年)的客座教授。

    她发表的作品包括:最新的《流动印度:女性,音乐与移民在印度与特立尼达》(达勒姆,2006年)和《为翻译定位:历史,后结构主义与殖民语境》(伯克利,1992年)。她与人合编了《质问现代性:印度的文化与殖民主义》(加尔各答,1993年)以及《亚洲当代谱系:定位亚际文化研究》(德里,2015年)。

    她与苏拉比·夏尔马联合制作了电影《加哈吉音乐:加勒比的印度文化》以及一部关于印度斯坦音乐在孟买状况的纪录片。2015年,她在孟买策划了展览“制造音乐-制造空间”的展览。她与苏拉比·夏尔马也参与了第11届上海双年展,展出录像装置作品“利亚兹”。

     

    联合策划

    程俏俏,“行走的耳朵”创始人与创意总监。旅英青年音乐人类学家,世界音乐文化公益人,独立电影人。现任中国-欧洲音乐基金会(CHIME)委员会执行委员,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上海世界音乐季特约音乐顾问。

    本科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之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获得物质人类学硕士学位,同时修习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硕士课程。回国后曾担任“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音乐学院办公室项目经理。

    2013年起至今,拍摄音乐人类学影像志(纪录片录片)《共享的多声──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在中国内蒙、新疆和蒙古国进行大量的田野考察,影片曾在丹麦、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放映。之后也曾在上海策划并组织蒙古族、哈萨克族及蒙古国的民间艺人登上“北纬40度”等音乐活动的舞台。同时拍摄《回家——侗寨新年礼俗音乐志》、《坐南歌兮──南音在中国》音乐人类学影像志以及影像档案《石家班与上海嘉定道教音乐》。

    程俏俏也有丰富的主持与访谈经历,多次担任公开采访嘉宾,包括尼泊尔最美梵呗女声琼英卓玛、古琴大师成公亮等等。

     

    主办:

    西天中土是一个综合性的跨文化交流计划,旨在梳理、比照中印两国各自不同的现代性脉络,推动两国知识界与艺术界之间高层次的交流,促进两国社会思想与当代艺术的交织互动。自2010年起,本项目已举办论坛、展览、影展、工作坊等各项学术活动百余场,出版书籍十余种。作为亚际书院的项目之一,“西天中土”同时亦由梦周文教基金会支持。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 Sujumamicashow
      收藏

      (8年前)

    • 王伟成
      收藏

      (8年前)

    • 禾口王
      报名

      (8年前)

    • 我是麦兜
      报名

      (8年前)

    • 上海王韧律师
      报名

      (8年前)

    • 宋岩 - 外滩董事会
      报名

      (8年前)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活动主办方更多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Power Station of Art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Power Station of Art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 它坐落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畔,占地4.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27米,高达165米的烟囱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独立的展览空间。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免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