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上海种子系列讲座|控制论三部曲之生命篇:彼岸不明的过渡仪式

2017年6月18日 15:00 ~ 2017年6月18日 17:30

收起

活动票种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展开活动详情

    活动内容收起

    上海种子系列讲座|控制论三部曲之自然篇:气候,政治与自由

    Sunday, June 11, 2017 3:00 PM ~ Sunday, June 11, 2017 5:30 PM


    上海种子系列讲座|控制论三部曲之生命篇:彼岸不明的过渡仪式

    Sunday, June 18, 2017 3:00 PM ~ Sunday, June 18, 2017 5:30 PM


    上海种子系列讲座|控制论三部曲之死亡篇:我们如何理解死亡?

    Saturday, June 24, 2017 3:00 PM ~ Saturday, June 24, 2017 5:30 PM




    生命篇:彼岸不明的过渡仪式


    死亡虽然是每人必经的“过渡仪式”,但在当今社会逐渐成为一种集体禁忌。中国古人有“未知生焉知死”的立场,西方现代哲学中也有“死亡不在世界之中”的看法。我们唯有通过目击他人的死亡来“想象”本己的死亡。国家对暴力的垄断创造出了一种作为公共事件的死亡,即死刑。因此,死刑犯的“最后晚餐”被赋予了信仰、世界观之外的仪式和景观内涵。

     

    《最后的晚餐》(2005年):从为死刑犯准备行刑前的最后一道晚餐的仪式,谈论“谁具有控制他人生命的权利”的思考

    Mats Bigert & Lars Bergström/瑞典/2005/58分钟/Dvd/瑞典语, 英语, 英文字幕 /DVD

    *提供中文内容提要


    只要死刑仍然存在,给死刑犯提供最后的晚餐这一传统就不会消失。而这一传统源自给将死之人提供食物,以保护他们在去往来生的道路。今天,给罪犯提供最后的晚餐这一仪式已脱离了它起源的意义,而这一仪式本身就和死刑一样荒唐。Mats Bigert和Lars Bergström的这部影片关注这一仪式的传统阐释与现代应用的区别,一种早已与历史失去联系的现代仪式。影片使用了纪录片素材,道具及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法。主角Brian Price,前得克萨斯州州立监狱服刑的囚犯,为我们重现了他曾为两百多名死刑犯料理最后的晚餐。 

     

    面对死刑犯最后一道晚餐这个敏感又令人不安的主题,两位艺术家让一位美国监狱中为死刑犯准备最后晚餐的“厨师”在一个干净冷漠如停尸房的监狱厨房里,面对镜头准备晚餐。影片结合纪录片与影像装置的元素,例如死刑犯预订的牛肉被厨师敲打成美国国旗的形状,被鲜花和美食簇拥的饭桌后坐着的是泰国监狱中的行刑者… 这些充满对立的画面隐喻着生与死,盛开与腐朽,希望与绝望的对话,提出“谁拥有剥夺一个人生命权利的“问题。


    2-last-supper-falling-meat.gif


    5-last-supper-gas-burner-.gif


    last-supper-interview-with.gif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宗教学系副主任,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

    余.jpg





    系列讲座介绍

    • 主题

    在“上海种子”的框架下,以瑞典艺术家组合马慈 ·贝格特 和拉瑟 · 贝格斯特姆(B&B)针对人类欲望与自然规律的研究,从控制论角度创作的三部艺术影片(《最后的晚餐》《延长的生命》《天气大战》)为出发点,由青年学者姜俊主持策划,邀请三位年轻的哲学和宗教学学者对于“控制论”的挖掘:死亡、生命、自然 ,在“现代性进程”的背景下展开言说。


    • 摘要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向我们展现了多个关于未来之可能性的假设。从18世纪末期人就开始进入一种成圣的轨道,人类开始弃“神”并试图取而代之。这样的“大计划”曾褒义地被称为“现代性进程”或是“启蒙”,但20世纪以来的各种天灾人祸越来越展现出它的阴暗面,21世纪的发展被称为“人类纪”——人类对于生态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必须被全面纳入考虑的阶段。


    在整个现代性进程或者人类纪中,一方面,人开始主动地向外控制自然;另一方面,向内探索自我,这导致了从外到内的各种异化,并以加速度的方式不断深化,等待我们的未来将是乌托邦,还是在更大的可能上变成敌托邦(灾难性的未来)。


    • 策划人:王凯梅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拥有苏富比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硕士学位,长期居住瑞典,从事写作、翻译和文化交流工作。2015年她同李姗姗共同创办的极地光影电影节以独特视角将世界上北方特殊地域的影像作品带入中国,并为北极特罗姆瑟电影节策划另一种北方中国电影单元。她是国内外一些重要当代艺术杂志的撰稿人,当代艺术评论人,独立策展人。


    • 主持策划:姜俊

    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德国明斯特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Münster)大师生学位。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理论工作室研究员,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研究员。当代艺术调查局发起人。生活工作于杭州、上海。


    • 关于艺术家

    马慈.贝格特(Mats Bigert)和拉瑟.贝格斯特姆(Lars Bergström

    瑞典艺术家组合马慈·贝格特(1965年出生),拉瑟·贝格斯特姆(1962年出生)是就读瑞典皇家美术学院时期的同学,他们以艺术组合形式共同创作,作品涉足影像、雕塑、装置、纪录片和艺术电影等方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同人类生存的关系,通过人类改变天气的尝试探究人类的控制欲望。他们以天气为素材展开的具有科学态度和艺术想像的作品让他们在反思环境问题的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曾代表瑞典为1998年的里斯本世博会创作设计瑞典馆。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 时间追不上白马????
      报名

      (7年前)

    • CAI
      报名

      (7年前)

    • ????
      报名

      (7年前)

    • 无土
      报名

      (7年前)

    • 晓白曙
      报名

      (7年前)

    • 楠__neva
      报名

      (7年前)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 arvin 7年前 0

      很棒 很有思考的一个系列 非常喜欢

    活动主办方更多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前身为创建于2005年的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主馆由世界著名建筑师矶崎新设计,做落于上海大浦东人文核心地块喜玛拉雅中心内,是一个从事艺术展览、教育、收藏、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民营非营利性艺术机构。从成立以来,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和前瞻性的视野,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下探索美术馆的新模式,发掘新兴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活动日历   04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免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