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上海种子系列讲座|控制论三部曲之死亡篇:我们如何理解死亡?

2017年6月24日 15:00 ~ 2017年6月24日 17:30

收起

活动票种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展开活动详情

    活动内容收起


    上海种子系列讲座|控制论三部曲之自然篇:气候,政治与自由

    Sunday, June 11, 2017 3:00 PM ~ Sunday, June 11, 2017 5:30 PM


    上海种子系列讲座|控制论三部曲之生命篇:彼岸不明的过度仪式

    Sunday, June 18, 2017 3:00 PM ~ Sunday, June 18, 2017 5:30 PM


    上海种子系列讲座|控制论三部曲之死亡篇:我们如何理解死亡?

    Saturday, June 24, 2017 3:00 PM ~ Saturday, June 24, 2017 5:30 PM




    我们如何理解死亡


    死亡是人生最终极的意义源泉,如海德格尔说,死亡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则不确定的、超不过的可能性”。对于延长生命和克服死亡的期许也是人类永久的梦想,宗教和科学为这个梦想提供了不同的实现路径,但殊途同归,我们始终期待着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永生。

            

    然而,作为死亡之克服的永生同样也是面对死亡的压力而产生的逃逸尝试,我们以此来规避直面死亡。事实上,即便医学可以延长生命,我们也无法彻底克服死亡。以身体的方式存在于世的人类终究还是有限的存在,生与死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无法剥离,每个人无一例外都是“向死的存在”。


    《延长的生命》(2009年):讨论人类控制死亡的技术发展和精神追求

    艺术影像作品/57分钟/MP4/中英文字幕

    在影片《延长的生命》中, 艺术家马慈 ·贝格特 (Mats Bigert) 和拉瑟 · 贝格斯特姆(Lars Bergström) 将人类追求永生的欲望作为谁来控制死亡的延伸讨论。在影片中,我们与各种人物相遇:老年病学家相信人类在不远的将来会达到永生,建筑师营造可以延缓衰老进程的空间,僧人为抵达精神不朽的旅程坚持1000天不停地长跑,街上玩耍的孩子只在乎眼前的瞬间… 


    从生命阶梯走出来的人行进在各自的旅途中,这里有生物医学家的预言:“今天,衰老是可控制的”,生命科学的发展速度确实在向我们证明,我们的下一代人的生命一定会被延长。《延长的生命》以一部艺术作品的形式构建对“死亡无处不在“的古老警句的当代反思,或许,“死亡”那一幕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属于记忆了。


    5.png

    6.png

    7.png

    8.png

     

    人类梦想永生的欲望无疑有着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的起源,正如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感叹“未知生,焉知死?”可以被看作是人类自我认识中看到的生命尽头,而永生的欲望正是基于对生命局限的认识。进入在21世纪,技术的发展将塑造生命的可能性提升到一种人类对抗自然规律的科技创新,永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人类最渴望攻克的难题。


    而克服死亡无非是一个技术问题,是在足够的资金和时间的前提下迟早能够得以实现的未来。由此衍生的技术发展被置于人类意志与技术可能性的控制权利和道德冲突的讨论中,虚拟现实与现实之间的链接,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对抗将伴随我们追求永生的进程。B&B以地球人的好奇心和艺术家的想像力走近这些命题,《延长的生命》以视觉化的方式体现了这些关于永生的思考。


    王俊,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哲学博士。

    王俊.jpg





    系列讲座介绍

    • 主题

    在“上海种子”的框架下,以瑞典艺术家组合马慈 ·贝格特 和拉瑟 · 贝格斯特姆(B&B)针对人类欲望与自然规律的研究,从控制论角度创作的三部艺术影片(《最后的晚餐》《延长的生命》《天气大战》)为出发点,由青年学者姜俊主持策划,邀请三位年轻的哲学和宗教学学者对于“控制论”的挖掘:死亡、生命、自然 ,在“现代性进程”的背景下展开言说。


    • 摘要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向我们展现了多个关于未来之可能性的假设。从18世纪末期人就开始进入一种成圣的轨道,人类开始弃“神”并试图取而代之。这样的“大计划”曾褒义地被称为“现代性进程”或是“启蒙”,但20世纪以来的各种天灾人祸越来越展现出它的阴暗面,21世纪的发展被称为“人类纪”——人类对于生态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必须被全面纳入考虑的阶段。


    在整个现代性进程或者人类纪中,一方面,人开始主动地向外控制自然;另一方面,向内探索自我,这导致了从外到内的各种异化,并以加速度的方式不断深化,等待我们的未来将是乌托邦,还是在更大的可能上变成敌托邦(灾难性的未来)。


    • 策划人:王凯梅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拥有苏富比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硕士学位,长期居住瑞典,从事写作、翻译和文化交流工作。2015年她同李姗姗共同创办的“极地光影电影节”以独特视角将世界上北方特殊地域的影像作品带入中国,并为北极特罗姆瑟电影节策划“另一种北方“中国电影单元。她是国内外一些重要当代艺术杂志的撰稿人,当代艺术评论人,独立策展人。


    • 主持策划:姜俊

    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德国明斯特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Münster)大师生学位。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理论工作室研究员,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研究员。当代艺术调查局发起人。生活工作于杭州、上海。


    • 关于艺术家

    马慈.贝格特(Mats Bigert)和拉瑟.贝格斯特姆(Lars Bergström

    瑞典艺术家组合马慈·贝格特(1965年出生),拉瑟·贝格斯特姆(1962年出生)是就读瑞典皇家美术学院时期的同学,他们以艺术组合形式共同创作,作品涉足影像、雕塑、装置、纪录片和艺术电影等方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同人类生存的关系,通过人类改变天气的尝试探究人类的控制欲望。他们以天气为素材展开的具有科学态度和艺术想像的作品让他们在反思环境问题的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曾代表瑞典为1998年的里斯本世博会创作设计瑞典馆。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 Charlotte
      收藏

      (7年前)

    • Charlotte
      报名

      (7年前)

    • (⊙﹏⊙)
      报名

      (7年前)

    • 虞超111
      报名

      (7年前)

    • MQ爱吃糖
      报名

      (7年前)

    • marina
      报名

      (7年前)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 Summer 7年前 0

      为什么审核一直不通过。。。

    活动主办方更多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前身为创建于2005年的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主馆由世界著名建筑师矶崎新设计,做落于上海大浦东人文核心地块喜玛拉雅中心内,是一个从事艺术展览、教育、收藏、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民营非营利性艺术机构。从成立以来,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和前瞻性的视野,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下探索美术馆的新模式,发掘新兴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活动日历   03月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免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