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收起

活动票种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展开活动详情

    活动内容收起

    活动主题 “漂书会-宣战,假读书”

    活动时间   2018-09-08  15:30-17:00

    活动地点   中原西路裕达国贸写字楼A2808

    活动要求   1.每人带一本喜爱的书,做随机交换

    2.书籍为(非工具、杂志、漫画类)7成新正版图书。



    大午心理线下漂书会

    旨在培养读书习惯,交流读书技巧。尊重知识产出。

    是以融合趣味心理、交友互助等多元素的线下书友沙龙。

    每位参与者需携带不少于一本书,随机与他人交换。

    约定时间内读完,并在指定地点继续交换。

    书所有权归阅读者所有。

    助你遇到有趣的灵魂!



    关于假读书


    《承认吧,你就是在假装读书》  

    (如转载文章请先联系活动老师)



    最近听说家门口新开了一家书店,网上评分挺高,给出的评价关键词集中于环境、氛围、装修、交通位置。嗯,值得一去。炎炎夏日,出去吹吹免费空调也是好的。谁让我是一个如此勤(ai)俭(zhan)持(pian)家(yi)的少女呢?


    据说在一家商场里,一众优衣库、ONLY、VERO MODA的店面穿过,在一层的深处拐角,终于寻觅到了灯光氤氲,咖啡香气四溢的书店。原来已经有不少人了。按照书类分区,现代文学里停留的年轻人不少,俯首排坐,一水儿的高脚凳齐刷刷立在木桌旁。这种景象让人不由感慨,现在还是有爱读书的年轻人哟!


    他们在看什么呢?社会调查的敏锐嗅觉正如转角巧遇男神后直直上升的去甲肾上腺素一般,不由自主迈出了朝向他们的脚步。



    眼镜男:桌面摊开一本画着类似经济图表的书籍,夹缝中藏着手机,微博刷屏ing。


    卷发女:图文并茂的一本文艺书摆在上方,淘宝产品秒杀的网页令她目不转睛。


    碎花裙:嗯,《霍乱时期的爱情》,封皮的字亮的格外清楚,晦涩的词句读起来略费劲吧,和微信好友聊天比较有兴趣。


    这……



    以前听过一个真事,朋友休假去南京旅游。作为一名图书发烧友,她专门抽了一下午时间跑到先锋书店(南京地标型建筑),想去看看南方的书店库存都是哪些类目。一进门,醒目的十字架标志下,三五个少女或手持咖啡杯,或手捧一本包装精美的书,一手高举自拍相机聚焦。数张照片拍出后,坐到一旁开始修图。不一会儿,台阶上坐满了低头族,有的花了半个小时还不挪窝。


    我朋友无奈的摇了摇头,穿过修图人群,去找几本她在其他书店都没有找到的“老部头”。不知道她摸索了一下午是否达到目的,唯一记得的是她颇具特色的叹气后跟着的一句话,“出来后发觉台子上又换了一拨修图人,感觉比书店看书的人多多了”。

     


    今天,我们去书店还能得到些什么?


    知识?好像不是了,是被知识裹挟后再加上美图滤镜加工后的美好样子。凑够九张图,咖啡奶茶一幅,背靠书架两幅,认真阅读两幅,书页简拍两幅,自拍侧脸两幅,OK,够了。配上“原来人世间最幸福的事,就是在灿烂的午后,捧一本书,静待过往的尘烟被光斑刺破,投射在扉页落下的光亮阴暗,恰似我命运的悲喜”。赢朋友圈**无数,大功告成。


    那读书这个事情本身,怎么感觉被遗忘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不再是静坐一隅,读字品句,而以读书的样子为重?所有人都能装出“我爱读书”的样子,却不能装出“我用心读过很多书且都记得”的通透。



    上次的朋友聚会,大家聊到了最近在看的书,我本以为会听到很多“豆瓣评分9分”、“亚马逊热卖榜书单”的畅销书籍名称,谁知道出乎意料耳闻许多熟悉的书名,《战争与和平》、《边城》、《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的名著。这些不都是我们上学的时候,每次放假被强令要求读的书吗?现在为什么又要拾起来?


    朋友回答:“以前看名著,不懂人物只看情节,现在大了再反观,书里的很多内容都理解了。童年觉得《基督山伯爵》里复仇的故事惊险刺激,读起来酣畅淋漓,现在读来,却更为伯爵躲在古堡里常年不见天日的隐忍而动容。原来成人后,更懂成功背后的心酸”。



    把读书当成任务或者谈资,以数量的累积与多范围的涉猎作为自己爱读书的标配,想想真是糟践了读书的意义。你以为你摸过书,拍过书,买下书,翻完一本书,就是爱读书,其实不过是侮辱了书罢了。


    现代人更注重的是品质生活,向往跳出书本身,去享受过程带给自己的尊贵。所以实体书店在迅速减少,好多好端端的书店都被逼的兼职卖咖啡了,仿佛一定要配上点醇香,才够青春作伴人生共酣。


    儿童图书角旁也会适时出售各类精美玩具和卡通贴画,吸引孩子消费。如果说这是在探索读书之外的附加经济值,起码还是围绕着书,但事实上,我们今天正面临着更大的“读书困境”。



    有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犹太人以人均每年64本的阅读量居世界第一,而根据2015年中国读书报告,我们的年人均阅读量为4.57本,这里面还要去掉学生的教科书和习题集,剩下的还有几本正儿八经的书呢?在日本、俄罗斯的地铁里,很多人都在忘我地阅读。


    阅读不能立即转化为肉眼可观的财富,但是绝对可以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正因为有了高素质的国民,才能创造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才会有不断发展的驱动力。而国民的整体素质从哪里来,很大程度上是从读书中读来的。



    但纵观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没有包里放本书的习惯。闲暇等车也喜欢掏出手机上下划拉,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如今碎片化的信息量太大了,感觉自己每天都可以接收到批量信息,正沾沾自喜学习的内容丰富时,睡前闭眼回忆,却什么都没有记住。一同丢掉的,还有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深度分析能力。


    这个是怎么获得的呢?靠读书。

      

    世界读书日早就已经过了,但它的设立只是为了纪念,绝不是提醒大家那一天翻翻书拍个照片。就算买了一堆书放到家里,又真正读了多少呢?还不是假装的样子,你承认与否,和书都没关系,但是希望别糟践知识。



    作者/活动分享老师    曹乃川

    大午心理咨询师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于合理情绪疗法、亲子关系疏导,

    青少年自我认识等领域研究。

    意象绘画分析师

    潜意识OH卡牌治疗师

    中小学生涯教育导师

    喜马拉雅《午夜谈心》栏目专题讲师

    郑州市妇联12338妇女**心理咨询师

    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调解》

    特邀心理咨询师。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 徐宁
      收藏

      (6年前)

    • 千晓教育
      报名

      (6年前)

    • 郑州大午心理
      报名

      (6年前)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免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