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病毒,尤其是高致病性、高传染性、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威胁的病毒是当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21世纪以来3次大规模爆发的冠状病毒大流行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病毒学、病原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极为迫切。
病毒入侵人体之后,自身免疫系统可以说是抗疫的第一战线,尤其是针对未知病毒,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无法短期内达成,免疫系统承担着与病毒战斗的重任。对于病毒结构、入侵人体细胞的路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应答、炎症因子风暴、病毒免疫逃逸等问题的系统性深入研究,乃是临床免疫干预手段选择和药物疫苗研发的核心基石。
生物谷联合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领先品牌徕卡推出病毒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讲坛,邀请病毒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聚线上,分享病毒与免疫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立足基础研究,助力疫情防控。
主要话题:病毒生物学特征;病毒溯源、致病及流行病学研究;病毒与宿主互作;病毒感染与免疫应答机制;免疫发展和分化;免疫逃逸;病毒感染诱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免疫疗法;未知病毒发现与检测等
欢迎届时参会讨论,期待会后,可以促成不同研究组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查看生物谷官网bioon.com,了解更多直播。
杨东亮
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和免疫学机制、病毒感染模型及抗病毒治疗等。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规划教材“感染性疾病”,参编教材、专著20余部。
齐建勋
一直致力于解析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互作机制,并进一步开展阻断研究。在2009 H1N1、H7N9等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埃博拉病毒(EBOV)、基孔肯雅病毒(CHIKV)以及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V-CoV-2)入侵机制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Cell、Nature、Science和PNA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肖丽国
负责常温及冷冻电镜制样,以及CLEM光电联用产品的技术支持。201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科院电镜室,读研期间的课题方向是病毒及其侵染宿主细胞的作用机制,主要利用冷冻电镜等进行原位三维结构解析,在常温、冷冻电镜制样和成像方面拥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