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1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重第三届前沿高峰论坛

2021年1月11日 9:00 ~ 2021年1月11日 17:00

收起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展开活动详情
收起

论坛海报3.jpg

​论坛日程

2021-01-11 8:30—16:40
开幕式


时间环节主讲人
8:30-8:40大会主席致辞孙凝晖 院士
8:40-8:45程序主席介绍会议日程李晓维 研究员



主题一:从器件到系统的先进存储技术


主持人:李华伟研究员


时间报告主讲人
8:45—9:20半导体存储器技术刘明
院士,微电子所研究员
9:20—9:55HfO2基铁电存储器罗庆
微电子所副研究员
9:55-10:30持久内存存储系统研究陆游游
清华大学副教授


茶歇+合



主题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前沿


主持人:陈世敏研究员


时间报告主讲人
10:50—11:25企业级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系统: 挑战和机遇李飞飞
阿里巴巴副总裁
11:25—12:00分布式数据库测试技术前沿概览黄东旭
PingCAP联合创始人


休息+午餐



主题三:智能芯片与类脑计


主持人:武成岗正研级高工


时间报告主讲人
14:00—14:35软件2.0时代AI芯片的挑战与机遇黄畅
地平线联合创始
14:35—15:10从计算机体系结构角度看类脑计算张悠慧
清华大学研究员

茶歇


主题四:计算机体系结构赋能航天科技


主持人:李晓维研究员


时间报告主讲人
15:30—16:05星载计算机研究与应用华更新

航天五院502所总工程师

16:05—16:40国产处理器的应用侧选择蒋志翔

航天二院706所副总师


主会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6号 中科院计算所四层报告厅



邀请函.png

日程1.png

日程2.png

嘉宾1.png

刘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IEEE Fellow,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组主任。长期从事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研究兴趣主要是存储器机理模型、材料结构、核心共性技术和芯片集成等。

嘉宾2.png

陆游游,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非易失性存储、文件系统及分布式存储等,在FAST、OSDI、USENIX ATC、ASPLOS等国际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IEEE NVMSA 2014大会最佳论文奖和MSST 2015最佳论文提名奖。曾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ACM中国操作系统分会新星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资助

嘉宾3.png

李飞飞,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ACM杰出科学家。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数据库产品事业部与达摩院数据库与存储实验室负责人。曾获ACM与IEEE以及其他多个奖项,获ACM SoCC 2019最佳论文奖runner up, IEEE ICDE 2014 10年最有影响力论文奖, ACM SIGMOD 2016最佳论文奖、ACM SIGMOD 2015最佳系统演示奖、IEEE ICDE 2004最佳论文奖、世界互联网大会2019全球领先科技成果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带领团队研发了阿里云企业级云原生数据库系统包括云原生关系型数据库PolarDB、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云原生数据湖分析DLA、云原生多模数据库Lindorm、云原生智能化管控平台、数据库生态工具等。担任多个国际及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的编委、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常委。担任多个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的编委、主席(VLDB 2021与IEEE ICDE 2021工业界主席)。

嘉宾4.png

黄东旭,分布式系统专家,架构师,开源软件作者。PingCAP 联合创始人兼 CTO,知名开源 HTAP 数据库 TiDB 主要作者,曾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网易有道及豌豆荚。2015 年创业,成立 PingCAP,致力于下一代开源分布式数据库的研发工作,擅长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高并发后端架构设计。曾多次在 VLDB,HPTS 等数据库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或进行主题分享。其一作论文《TiDB, A Raft-based HTAP Database》发表于 VLDB2020。

嘉宾5.png

黄畅,地平线联合创始人& 技术副总裁。黄畅于2015年参与创立地平线,主导地平线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处理器架构BPU(Brain Processing Unit) 及基于该架构的芯片、工具链、算法等相关基础技术平台的研发工作。加入地平线前,他曾就职于百度美国研发中心。2013年,作为核心团队成员,他参与组建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并出任百度高级科学家、主任研发架构师。

     黄畅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信息检索方面的研究,作为相关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知名专家,发表的论文被引用超过7000次,拥有80余件国内外专利。

嘉宾6.png

张悠慧,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员/博导,北京市智源学者、《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近年来专注于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类脑计算芯片与基础软件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NATURE、ASPLOS、MICRO、NIPS、IEEE TC/TPDS/TSC等重要国际期刊、会议论文多篇,研发的类脑计算方面成果获评为2019年国内十大科学进展、2019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大奖以及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别推荐成果。教学方面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

嘉宾7.png

华更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星载计算机产品首席专家,国防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502所产品总工程师 科技委常委,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创新团队奖。主要研究方向:星载计算机、微系统及综合电子系统,操作系统及开发环境、空间环境抗辐射加固技术。

嘉宾8.png

蒋志翔,航天二院706所研究员,所科技委副主任,专业副总工,集团XXX创新工程副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过航天基金奖、XX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一直从事型号计算机研制和技术创新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有嵌入式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异构综合处理、安全可信、SoC/SiP微系统等。



疑问可咨询:

中科图云小助手微信:TuyunAssistant

更多资讯可关注: 

订阅号:中科图云

服务号:中科图云AICloud


历史回顾:

2020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重第二届前沿高峰论坛




1.会议简介


1月15日,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重第二届前沿高峰论坛即将重磅来袭!院士坐镇大会主席,学术界领军人物、杰青,产业界总裁、CTO,头条人物“华为天才少年”200万年薪的博士毕业生,各路大咖云集,与您相约。

本次高峰论坛由计算机体系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孙凝晖院士担任本次大会主席,论坛主要围绕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教育,系统安全,E超级算应用四大主题论坛展开。




2.时间地点


2020年1月15日

8:30-17:00

北京海淀

中科院计算所四层报告厅




3.主讲嘉宾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系主任:魏少军教授

海光公司总裁/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唐志敏研究员

中科院计算所总工/龙芯中科公司总裁:胡伟武研究员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舒继武教授

中科院计算所智能处理器中心主任:陈云霁研究院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汪东升教授

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所副所长:黎铁军研究员

华大九天首席技术官:吾立峰博士

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中心主任:包云岗研究员

中科院计算所国重內构安全实验室主任:武成岗正研级高工

中科院软件所可信计算与信息保障实验室副主任:苏璞睿研究员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吴东研究员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高性能计算研究所所长:薛巍副教授

华为高级研究工程师:左鹏飞博士

中科院计算所国重:商红慧副研究员

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甘水滔博士




4.会议日程及内容


开幕式

8:30-8:40

大会主席致辞

孙凝晖  院士 

中科院计算所  所长、国重主任

8:40-8:45

程序主席介绍会议日程

李晓维  研究员 

中科院计算所  国重常务副主任

主题一:集成电路设计

主题主持人:李华伟研究员

8:45-9:05

可重构计算芯片技术

魏少军  教授 

清华大学 微纳电子系系主任

9:05-9:25

海光处理器设计

唐志敏  研究员

海光公司 总裁、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主任、中科院计算所 研究员

9:25-9:45

关于通用CPU发展的几点认识

胡伟武  研究员

中科院计算所 总工、龙芯中科公司 总裁

9:45-10:05

探索EDA新浪潮

吾立峰  博士

华大九天 首席技术官

 

10:05-10:25     茶歇+合影

主题二:计算机系统结构教育

主题主持人:陈云霁研究员

10:25-10:45

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高效存储系统构建探讨

舒继武  长聘教授

清华大学 计算机系

10:45-11:05

智能计算系统课程

陈云霁  研究员

中科院计算所 智能处理器中心主任

11:05-11:25

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方法教学实践与思考

包云岗  研究员

中科院计算所 先进计算机中心主任

11:25-11:45

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生的成长之路

左鹏飞  博士

华为 高级研究工程师

11:45-14:00     午餐+休息

主题三:系统安全

主题主持人:武成岗正研级高工

14:00-14:20

网络信息安全空间的最后一道关闸-----硬件安全模型与实践

汪东升  长聘教授

清华大学 计算机系

14:20-14:40

APT攻击中的动态沙箱检测与对抗技术进展

苏璞睿  研究员

中科院软件所 可信计算与信息保障实验室副主任

14:40-15:00

通过持续随机化保证代码和数据的安全性

武成岗  正研级高工

中科院计算所 国重内构安全实验室主任

15:00-15:20

漏洞自动挖掘方法及对抗技术研究进展

甘水滔  博士

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15:20-15:35    茶歇

主题四:E级超算应用

主题主持人:张云泉研究员

15:35-15:55

大数分解的超常态计算方法

吴东  研究员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

15:55-16:15

E级计算的挑战与对策

黎铁军  研究员

国防科大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所副所长

16:15-16:35

超级计算的应用挑战

薛巍  副教授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高性能计算研究所所长

16:35-16:55

大型科学软件在超算上的并行优化与应用

商红慧  副研究员

中科院计算所 国重

30433659470783306.jpg



2020115日,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前沿高峰论坛在中科院计算所成功举办。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的顶尖学者汇聚一堂,针对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研究分享了精彩的报告。社会各界二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图片


首先,计算所所长、实验室主任孙凝晖院士作为大会主席致欢迎辞,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晓维研究员担任大会程序主席并主持了会议。本届论坛共设四个主题: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教育、系统安全、E级超算应用。


图片

大会主席、实验室主任孙凝晖院士致欢迎辞


图片

大会程序主席、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晓维研究员主持会议



集成电路设计论坛  

图片

此论坛由实验室李华伟研究员主持。论坛邀请了四位讲者: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教授、海光公司总裁/计算所唐志敏研究员、龙芯中科公司总裁/计算所总工胡伟武研究员、华大九天CTO吾立峰博士。


魏少军教授:可重构计算芯片技术

魏少军教授强调了可重构计算芯片对 AI 的意义,并介绍了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Thinker 团队打造的系列芯片。魏教授指出:架构创新是使芯片智能化的重要途径。可重构芯片架构软硬件均可编程,芯片功能随着软件的变化而变化,开发者不需要底层芯片知识,能效和性能都比较高。最后,魏少军教授希望国内专家联合起来,为我国芯片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魏少军教授作报告:可重构计算芯片技术


唐志敏研究员:海光处理器设计

唐志敏研究员介绍了海光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和海光芯片的先进技术。海光芯片已在网络安全、电信、能源、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应用。同时公司建立了先进的处理器芯片研发平台、高精度处理器性能分析环境,自主研发微码编译器、开发了高性能CPU微体系结构设计平台。海光将持续从高度集成多核SOC架构、高可靠性设计(RAS)技术、基于中国标准的密码与安全技术等方面进行CPU的系统研发,为我国国产芯片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

唐志敏研究员作报告:海光处理器设计


胡伟武研究员:关于通用CPU发展的几点认识

胡伟武研究员结合龙芯中科的技术发展情况,介绍了自主研发CPU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主CPU就是自主研制运算器与控制器,构建自主IT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与产业共识。经过近20年的摸索,先提高通用能力再提高专用能力、先提高单核性能再增加核数、先提高设计能力再依靠先进工艺已成为龙芯CPU发展的指导原则。最后,胡伟武研究员表示要从试错中走向成熟,顺应行业周期,在自主研发CPU核心技术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图片

胡伟武研究员作报告:关于通用CPU发展的几点认识


吾立峰博士:探索EDA新浪潮

吾立峰博士介绍了华大九天研发的先进的电路仿真技术。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异质架构的模拟电路仿真器,吾博士指出:算力加算法是仿真发展之路。华大九天研发团队提出了适用于GPU架构的异构仿真技术,获得超过10倍的仿真加速。第二部分介绍SPICE精度的SOC时序优化技术,团队将SPICE计算应用于关键路径的蒙特卡洛分析,有助于提高SOC产品良率。吾立峰博士最后表示,对国产EDA发展有十足的信心,并期待有更多专业人士、人才加入到EDA改革创新的浪潮中来。


图片

吾立峰博士作报告:探索EDA新浪潮




图片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育论坛  

图片

此论坛由实验室陈云霁研究员主持。论坛邀请了四位讲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徐继武教授、计算所智能处理器中心主任陈云霁研究员、计算所先进计算机中心主任包云岗研究员、华为高级工程师左鹏飞博士。



舒继武教授: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高效存储系统构建探讨

舒继武教授结合大数据的数据特征、数据存储模块需要革新的问题,提出了现有系统的四大问题与挑战,基于了开放通道闪存(Open-Channel SSD)架构,设计并实现了软硬件协同的FS优化系统,并在各大软硬件公司得到了具体实践。除此之外,在持久性内存存储系统构建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持久性内存系统TH-DPMS并做了很多优化,得到了较好的测试结果。


图片

舒继武教授作报告: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高效存储系统构建探讨


陈云霁研究员:智能计算系统课程  

陈云霁研究员提出,由于系统、芯片等底层教育的缺失,应该培养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者,并建议开展智能计算系统课程。同时介绍了智能计算系统的发展及智能计算系统的开设难题:没有参考课程、现成师资及成熟的教材。陈云霁研究员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学院开设《智能计算系统》课程进行了初步尝试,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并在其他院校积极展开推广。


图片

陈云霁研究员作报告:智能计算系统课程  


包云岗研究员: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方法教学实践与思考

面对我国芯片设计人才严重稀缺的现状,包云岗研究员提出降低芯片设计门槛的方法,主要包括敏捷设计和开源模式两个部分。设计了基于RISC-V的软硬件协同的敏捷开发的新模式,是非常底层的体系结构创新,可以大幅度提升芯片开发的效率,能够支撑更多的体系结构创新研究。提供SERVE平台为国科大教学使用,学生可以自主开发COOSCA芯片,主动探索,此试点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


图片

包云岗研究员作报告: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方法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鹏飞博士: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生的成长之路 

左鹏飞博士在毕业之际就得到了华为200万年薪的OFFER,被誉为“华为天才少年”。此次报告中,他介绍了博士期间五年的科研经历,确立“研究未来的技术,而不是已成熟的技术”的想法,在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了高水平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OSDI’2018和MICRO’2018/2019上的三篇论文,分别刷新了华中科技大学在相关领域顶级会议零的纪录。左博士分享了研究领域怎样扩展的问题,他超强的执行能力和自我驱动力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图片

左鹏飞博士: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生的成长之路 




图片
  系统安全论坛  

图片

此论坛由实验室武成岗正研级高工主持。论坛邀请了四位讲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吕勇强博士、软件所可信计算与信息保障实验室副主任苏璞睿研究员、计算所国重内构安全实验室武成岗正研级高工、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重甘水滔博士。




吕勇强博士:网络信息安全空间的最后一道关闸—硬件安全模型与实践

吕勇强博士此次代表清华大学汪东升教授分享了报告。在报告中介绍了在安全处理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的VoltJockey(电压骑士)漏洞,该漏洞可以用软件控制的电压故障注入对CPU的可信安全区进行攻击。吕勇强博士首先介绍了以熔断和幽灵为代表的微架构安全漏洞的成因和原理,然后介绍了VoltJockey如何使用电压故障注入破解可信安全区中的AES和RSA加密过程。


图片

吕勇强博士作报告:网络信息安全空间的最后一道关闸—硬件安全模型与实践


苏璞睿研究员:APT攻击中的动态沙箱检测与对抗技术进展 

苏璞睿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APT攻击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他认为恶意软件的运行环境与检测环境之间的分离是一个趋势,构建高透明、细粒度、全系统的分析能力,是检测高对抗性攻击的重要思路。在探测沙箱的方面,从环境探测、图灵测试和其它检测对抗方法三个角度介绍了沙箱对抗的过程。在反探测沙箱的方面,针对构建高透明的沙箱、规避恶意软件检测、强制执行三个角度,介绍了裸机执行、迟滞代码检测等技术,最后还介绍了他的团队在沙箱对抗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


图片

苏璞睿研究员作报告:APT攻击中的动态沙箱检测与对抗技术进展 


武成岗正研级高工:通过持续随机化保证代码和数据的安全性 

武成岗正研级高工介绍了体系结构的研究从早期追求性能的一维目标,到追求性能和功耗的二维目标,再到以性能、功耗和安全作为三维目标的发展过程。团队正在从系统内部构建安全体系结构,以实现内构安全,并在报告中介绍了团队在代码和数据持续随机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图片

武成岗正研级高工作报告:通过持续随机化保证代码和数据的安全性


甘水滔博士:漏洞自动挖掘方法及对抗技术研究进展 

甘水滔博士分享了漏洞自动挖掘方法及对抗技术的研究进展,表示漏洞已经成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对抗中关注的一个焦点。并介绍了静态分析、符号执行、污点分析和模糊测试四个自动化方法。介绍了流敏感的模糊测试系统的相关研究。针对模糊测试中路径反馈不精准、控制流和数据流分析能力弱等问题,团队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展开了后续的研究工作。后从对抗静态分析、对抗执行速度、对抗路径反馈、对抗污点分析和符号执行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对抗自动化挖掘,指出漏洞自动化挖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

甘水滔博士作报告:漏洞自动挖掘方法及对抗技术研究进展 


图片
  E级超算应用论坛  

图片

此论坛由实验室贾海鹏高级工程师主持。论坛邀请了三位讲者:江南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吴东研究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高性能计算研究所所长薛巍副教授、计算所国重并行计算组商红慧副研究员。



吴东研究员:大数分解的超常态计算方法

吴东研究员在报告中认为超级计算正在逐渐的从主要应用于物理过程模拟领域走向其他方向,数学领域中以超常态计算方法为主的大数分解问题亦是其中之一,大数分解是后E级计算的典型数学工程应用,其具有算法复杂度高、算法流程复杂和耗资巨大的特点,吴东研究员介绍了量子实现/计算机/算法之关系,主要包括量子方法中经典的Shor算法(核心:QFT-量子傅里叶变换)以及SAT求解器等应用,而人工智能算法和相关硬件的不断创新,也拓宽了大数分解问题的应用领域,从而探索更有启发性的知识。


图片

吴东研究员作报告:大数分解的超常态计算方法


薛巍副教授:超级计算的应用挑战

薛巍副教授介绍了超级计算目前存在的应用挑战,分析了最新的TOP500超级计算机(www.top500.org)发展趋势,指出目前超级计算应用的短板是:无法有效发挥超级计算的“大”算力,通过评测HPCG、GRAPH500和LINPACK三种程序以及分析排名前8的超级计算机的使用性能(Summit、太湖之光、天河2A等)来评估超算上应用运行的有效性。而报告中涉及的单一应用的性能扩展问题和多应用并发运行的性能稳定性问题则具有更大的挑战,AI与科学计算机模型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图片

薛巍副教授作报告:超级计算的应用挑战


商红慧副研究员:大型科学软件在超算上的并行优化与应用 

商红慧副研究员从实际的大型科学软件出发,对其在超算上的应用以及并行优化做了详细的报告,通过对比不同型号CPU的发热问题引出了第一性原理的应用,以矩阵力学DFT(密度泛函理论)和DFPT(密度泛函围绕理论)为背景的第一性原理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HI-aims软件采用的格点并行区域分解技术、P矩阵计算等并行优化手段使其性能得到提升,但在通信消耗方面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此外,报告由微观模拟延伸到了介观模拟,将科学计算应用在反应堆压力容器钢(RPV)的辐照损伤模拟中,并且对科学软件计算库映射到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图片

商红慧副研究员作报告:大型科学软件在超算上的并行优化与应用






2019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重第一届前沿高峰论坛

第一届.jpg

算机体系结构国重首届前沿高峰论坛于2019年1月11日在中科院计算所召开。本次高峰论坛旨在汇聚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顶尖学者的前沿科研思想,推动和提升学术交流,为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优秀学者搭建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科研工作者、工程师、学生等约300人参加了本次峰会,峰会得到参会者的一致好评。


图片

首先,大会主席、国重主任孙凝晖研究员致欢迎辞,国重学委会主任李国杰院士作为荣誉主席致辞,国重常务副主任李晓维研究员担任程序主席并主持了会议。本届峰会共有四个主题论坛,分别为软硬件安全、金融计算与图数据体系结构、人工智能体系结构以及开源芯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院士、清华大学微电子系主任魏少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丹教授、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吴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过敏意教授、清华大学-360企业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段海新教授、浙江大学系统科学及工程主任徐文渊教授、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包云岗研究员、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袁野教授、南京大学信管学院丁晓蔚副教授十位嘉宾齐聚一堂,从不同领域探索有关热点研究,分享了各自在体系结构领域的最新工作成果,报告现场座无虚席。

图片

大会荣誉主席、国重学委会主任李国杰院士致辞

图片

大会主席、国重主任孙凝晖研究员致欢迎辞

图片

大会程序主席、国重常务副主任李晓维研究员主持会议

软硬件安全论坛

李华伟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论坛。

本论坛特邀了三位讲者, 魏少军教授,段海新教授,徐文渊教授分别围绕硬件安全、协议安全、物联网安全做了精彩的报告。

魏少军教授在报告中表示“芯片硬件安全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石”,但是目前的硬件安全面临着以熔断和幽灵为代表的微架构安全漏洞和以ME/AMT/PSP等为代表的系统漏洞带来的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安全挑战,魏少军教授介绍了如何使用可重构芯片(软件定义芯片)来提升芯片硬件安全,可重构芯片以RCP(可重构处理器芯片)为核心,能够实现软件和硬件均可编程,并支持动态分割、异构、主动防御等安全特性,可以大幅提升芯片的硬件安全特性。

图片

魏少军教授做题为“芯片硬件安全发展思路初探”的报告


段海新教授则从互联网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端到端是互联网体系结构设计的理想原则,但是现实则是一系列的中间盒子的极度流行,并进一步的结合DNS和HTTP协议阐述了DNS路径劫持和HTTP劫持带来的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隐私泄露问题,并探讨了相对应的安全方案DNSSEC和HTTPS在全球的应用和部署现状。最后,段海新教授呼吁加快推进DNSEC和HTTPS的大范围部署以提升我国的整体网络空间安全水平。

图片

段海新教授做题为“端到端安全协议的理想与现实-以DNS和Web为例”的报告


不同于传统的硬件安全/协议(软件)安全对数字信息的安全防护,物联网设备包含海量的来自于传感器的模拟信号,针对保障这些模拟信号的安全问题,徐文渊教授进行了题为“物联网安全之感知安全”的深入报告,针对物联网的深度融合、系统封闭、通讯开放的特点,从可信感知、安全运行和可靠传输三个研究方向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进展。

图片

徐文渊教授做题为“物联网安全之感知安全”的报告

金融计算与图数据体系结构论坛

鄢贵海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论坛。

本论坛特邀了两位讲者,袁野教授和丁晓蔚副教授围绕大图数据、区块链、金融数据等方面做了精彩报告。在现今世界,金融计算的范畴已经从传统的风险计算扩展到了一切与生产、消费、交易相关的数据,甚至有学者说“一切数据都是金融数据”。

袁野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报告讲述了新型大图的概念,现状以及图数据体系结构。大图数据是数据结构最复杂的形式,也是连接真实世界与信息世界最直接的一种抽象方式。但是处理大图数据是极其困难,成为国际前沿的代表性研究课题。袁野教授提出的图的树分解技术给处理大图数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进一步建立面向大图数据体系结构提供了参考。

图片

袁野教授做题为“新型大图数据的体系结构”报告


丁晓蔚副教授主要就区块链、人工智能与金融创新、供应链金融、监管科技及新金融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展开讲述,指出金融创新急需底层技术的支撑,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与突破。风险量化的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复杂的高纬数据处理的问题,结合专用计算架构将为金融计算开创新的未来。

图片

丁晓蔚副教授做题为“区块链+人工智能与金融创新”报告

人工智能体系结构论坛

陈云霁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论坛。

本论坛特邀了三位讲者,冯丹教授、吴思教授和过敏意教授围绕存算一体非易失存储及相关的优化技术、神经计算体系架构、人工智能云服务做了精彩报告。

主题三是面向人工智能的体系结构,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应用包含大量的数据移动,进一步的加剧了“冯诺依曼平静”,针对这一问题,冯丹教授介绍了如何从器件创新进行突破,介绍了存算一体非易失存储及相关的优化技术,包含存算以体的NVM体系结构,基于忆阻器的高效可靠存储和相应的多级存算操作优化技术。

图片

冯丹教授做题为“存算一体非易失存储及优化技术”报告


吴思教授则结合大脑的结构特征探讨了现有的深度学习方法的缺陷和不足,并认为神经计算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于深度学习的特征,包括"Event-based”、“Stochastic”、“Population level” 等,这些特征对于体系结构的研究者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图片

吴思教授做题为“神经计算的体系结构”报告


冯丹教授的研究专注于器件上的创新,吴思教授专注于计算架构上的创新,而过敏意教授则更加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在云端部署时面临的资源利用率和可靠性问题。针对运行人工智能应用的异构加速的资源利用率和应用的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过敏意教授介绍了Baymax,通过精确的应用异构执行和资源竞争建模,实现保证延迟敏感型服务的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整体的资源利用率。针对可靠性问题,过敏意教授描述了基于“容错域”的非对称容错系统的核心思想。

图片

过敏意教授做题为“低延迟、高可靠的人工智能云服务”报告

开源芯片论坛

李晓维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论坛。

本论坛特邀了两位讲者,倪光南院士和包云岗研究员围绕开源芯片做了精彩报告。

倪光南院士做了题为“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的学术报告,报告认为开源将逐渐从软件走向芯片,并详细介绍了开源芯片RISC-V,阐述了RISC-V相比于X86和ARM在指令集开放性、普适性、可控性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国开源芯片联盟在推动RISC-V发展中的努力。

图片

倪光南院士做题为“迎接开源芯片新挑战”报告


包云岗研究员则以标签化冯诺依曼(LvNA)架构的研究历程为例,与现场的听众分享了基于RISC-V的软硬件协同的敏捷开发的新模式,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与广泛关注。LvNA旨在解决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不确定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是非常基础的体系结构创新,而基于RISC-V的敏捷开发模式可以大幅度提升芯片开发的效率,降低芯片开发的入门门槛,能够支撑更多的体系结构创新研究。

图片

包云岗研究员做题为“开源芯片与敏捷开发实践”报告



疑问可咨询:

中科图云小助手微信:TuyunAssistant

更多资讯可关注: 

订阅号:中科图云

服务号:中科图云AICloud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 无缘不度
    报名

    (3年前)

  • Don Chen
    报名

    (3年前)

  • 江子锌
    收藏

    (3年前)

  • 天下无猫
    报名

    (3年前)

  • 💝 悦晴
    报名

    (3年前)

  • 剧央的身体修炼世界
    报名

    (3年前)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 💝 悦晴 3年前 0

    你好,你们的活动如期举行了吗?

    • AICloud 3年前

      举办了,今年第四届

活动主办方更多

中科图云

中科图云

北京中科图云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高性能方向的技术培训。致力于通过对行业前沿技术的持续创新解读,为相关方向的研究机构和行业用户,提供从训练到推理的一站式人工智能云计算应用服务解决方案/教学实训平台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免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