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与产业协同医工融合的发展新靶向——华中科技大学高校成果转化项目路演
Hide
本次活动路演项目介绍:
新一代纳米抗体技术
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纳米抗体定制及标记改造服务,并开展纳米抗体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总部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创院本部大楼,在武汉生物城精准医疗产业基地拥有占地面积达 1400㎡ 的自主实验室,并在武汉左岭与黄冈团风分别建立了符合实验动物标准的羊驼繁育及实验基地,可直接为科研机构及抗体药物研发企业提供羊驼免疫全过程服务。公司在从抗原制备、特异性纳米抗体筛选到抗体药物前期开发的全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抗体药物早研平台,包括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抗体筛选与检测平台。其在膜蛋白受体研究中运用纳米抗体技术将其改造成为具有特定特性及功能的纳米抗体,是在该领域中极少数具有先进技术及研发团队的企业,同时也是华中地区极个别同时拥有羊驼繁育基地与实验基地的纳米抗体药物研发企业,获得了武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与多个研究中心、知名研究人员展开合作。 公司致力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公共服务平台。希望能为科研机构、医药机构、工业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更专业、性价比更高的实验服务。
全场景跨尺度光片显微成像系统
影像技术是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的眼睛,生命科学和生物医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的成像仪器。然而,我国的高端影像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实现高端生物成像仪器的国产化,解决“卡脖子”问题,是我国生物医疗事业的重中之重。公司孵化于华中科技大学杰青团队,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以自主创新的光场调控光片显微术,为基础科研、肿瘤病理检测及活细胞药筛等领域提供高端检测仪器和服务。专注于生物医学成像和分析的设备及服务,公司基于独创的光场调控光片显微技术和多点投射类脑式 AI 图像算法,打造出国际领先的高速光片三维显微镜作为通用型科研产品、以及国内首台超高通量的 3D 病理检测仪和药筛仪作为行业产品,颠覆性地为生物组织三维结构提供了高效的观测和分析工具。团队相关研究工作在 Nature Methods(2 篇)、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Optica 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 7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20 余项,软件著作权 4 项,获得了 2022 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
颈动脉三维超声成像系统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医学影像能够直接、客观地观测到斑块的几何和纹理形态,相较于核磁共振和 CT,超声是一种无创、经济、快速和实时的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斑块的筛查中。目前,国内医院超声机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多数都是二维的超声,且现有研究多数是提取二维超声图像中的颈动脉斑块信息特征,只能部分反映投影直线上的特征,不具有空间信息,从而影响了脑卒中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同时,我国基层卒中中心影像设备缺乏,无法进行耗时长、价格贵的 CT 灌注或 MR 成像,而且影像诊断从业人员经验有限,缺乏决策能力。因此,通过颈动脉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和多模态影像学精准辅助诊断,能够更全面地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特性,对医生预测脑血管事件风险意义重大。本项目在二维超声机的基础上,开发用于颈动脉成像的三维超声机,实现探头扫描机械设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利用采集的序列图像重建颈动脉的三维模型,为医生诊断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该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具有普适性,容易推广,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普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工智能赋能三维超声成像设备,实现三维超声成像以及影像分析的智能化,将进一步提高三维超声成像设备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超声产业跨越式发展。
肿瘤精准靶向的新一代载药囊泡递送系统
项目团队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核心团队组成。聚焦临床肿瘤药物治疗疗效有限等重大挑战,利用独特的生物力学调控技术,发展了柔软的肿瘤干细胞来源载药细胞外囊泡,具备有效穿透血管和肿瘤基质、高效靶向肿瘤,有效靶向杀伤肿瘤干细胞、降低肿瘤耐药,高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防止复发转移三大优势。项目已获临床伦理批件,正开展 IIT 临床试验,有望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潜在的新策略。
AI 赋能的活菌药物专家
公司由国家级人才刘博士、陈博士创办,依托于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利用微生物高通量培养组学技术挖掘菌株资源,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科学设计菌株配方。公司使命是引领肠道微生态调控,精准服务人类健康。
纳米生物纤维素敷料
皮肤年轻化、创伤修复不仅受化学信号调控还受到光电等物理信号的直接调控。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杨教授在光电医疗器械及纳米纤维素医用材料创新研究中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项目拟采用器械加耗材的开发方式,以系列的光电医疗器械为基础,开发匹配的光/电响应纳米纤维素医疗耗材。具有光/电响应的纳米纤维素医疗耗材和光电医疗器械结合,一方面通过光/电效应产生促进皮肤年轻化, 升级优化光电医疗器械在医美市场的应用,实现技术迭代衍生出耗材新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光/电效应影响皮肤修复过程的信号通路,以纯物理方式实现糖尿病足及压疮类慢性创面的快速修复,为我国每年 1 亿人次慢性创面治疗患者带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伤口敷料。
全球首个原创废体细胞来源单一表型细胞治疗系列产品—物理压力逆分化脂肪干细胞(CIDAS)平台
CIDAS 技术团队专注于其独创高通量细胞物理逆分化技术应用于细胞治疗。团队希望利用 first in class 高通量细胞物理逆分化技术和对免疫、代谢疾病的深刻认知开发出免疫兼容的自体及同种异体 CIDAS 细胞及相应产业化装备及给药材料开发平台,未来将推出全球首个原创脂肪来源单一表型细胞治疗系列产品。开创性的物理方式细胞命运调控技术,高效获得治疗性单一表型 CD105+ 干细胞;新一代高通量细胞编辑及永春技术。初代大规模成熟脂肪细胞制备设备已经过临床前验证,2024 年底完成配套装备原型系统。实现 CIDAS 细胞在不同压力设计下定向分化平滑肌、骨、软骨、血管、脂肪细胞,并开始搭建高通量细胞命运调控平台,用于加速各类干细胞药物的开发。开发 CIDAS 干细胞凝胶微球制剂技术(给药技术)可注射、可填充,可增加组织归巢、免疫逃逸,实现胞外材料的功能增强。目前已完成基础机制研究,成果已发表 PNAS,产业化平台方发明专利申请中。CIDAS 细胞制备仅需 8-10 天,制备效率高于 85%,基于物理压力方式安全制备方式,无须基因编辑,安全高效,制备通量至少十倍提升,可实现制备平台装备化,配合独特凝胶微球技术,赋能 CDMO 和细胞管线开发企业,商业模式易于产业化。
微生物资源智能化发掘和应用平台
公司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大学相关技术团队组建,定位为领先的微生物暗物质资源智能化发掘和应用平台。致力于单细胞和单分子技术链条创新,为实现微生物的资源深度培养、功能群落超高通量合成和筛选以及便携化快速检测技术装备创新,为打开微生物暗物质世界提供关键装备和解决方案。公司现已首创了微生物培养组学仪、群落合成筛选仪、高通量互作仪和基于超便携液滴技术的数字化表型快速定量技术,在生物医药、农业微生物和合成微生物学等领域有广阔的前景。公司使命点亮微生物暗物质世界。
高通量单细胞分泌组操控和分选,助力创新药研发和上市
公司团队由深度市场化运营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创新团队的高端智造结合组成。拥有液滴微流控技术、数字液滴电润湿技术、活细胞工作站、AI 图像分析、微纳传感器五大核心技术,形成了液滴微流控单细胞过程分选设备和数字液滴细胞操控分选两条产品线,解决客户无法根据细胞分泌组分选细胞,和单细胞快速分选、操控和实时监测等痛点,助力创新药、细胞治疗、合成生物产业降本增效,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环节。目前公司处于天使轮融资阶段。
(5个月前)
(5个月前)
(5个月前)
(5个月前)
(5个月前)
(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