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山兀鹫》
纪录片 / 导演:扎西桑俄、周杰 / 23分钟 / 彩色 / 2010年
影片简介:
拍摄地点:青海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那些原本是高山兀鹫食物的冻饿而死的牛马牲口成为商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兀鹫因为维持生命的食物短缺,正处于死亡的边缘。影片从藏传佛教的角度诠释了生命平等的观念。
导演简介:
扎西桑俄 朱加,扎西桑俄,藏族,青海白玉寺堪布(佛学博士)。十三岁开始爱上观察鸟类,并热衷于鸟类绘画,作品超过四百幅。自2000年开始着手进行青藏高原地区的鸟类观察记录。发现了近四百余种鸟类,其中很多是青藏高原独有的,被僧众尊称为“观鸟喇嘛”,并在当地参与创办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周杰,藏族,青海白玉寺僧人。自幼在青海白玉寺出家为僧,参与创办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长期与扎西桑俄共同在野外观测鸟类,尤其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鸟类——藏鹀,目前还没有关于它的完整的科学研究记录。
《色达麦隆》
纪录片 / 导演:彭晓丽 / 66分钟 / 彩色 / 2014年
影片简介:
拍摄地点:四川省宝兴县硗碛乡泽根村
该片是四川省宝兴县硗碛乡泽根村青年彭晓丽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彭晓丽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静静地记录下2014年农历4月底她和邻居一起上山剪牛毛的故事。片中无论是那只一直跟随人们上山的叫“莽哥”的土狗,还是长达3分钟骏马争斗的镜头,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而片中逗狗、驯马、擒牛的场景,既是当地人与动物之间密切关系的体现,又表现了嘉绒藏人血液里温情与彪悍的一面,仿佛还看得到200多年前乾隆皇帝派出近60万清军攻打大小金川不足4万藏军的硝烟。同时,片中腾空而起的飞行器,几位外来摄影师的拍摄,以及隔壁阿坝州牧民翻越海拔4000多米夹金山来山这一边找马的段落,也体现了硗碛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与外界越来越多的沟通和联系。
导演简介:
彭晓丽,女,29岁,四川省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泽根村夹金组村民,《色达麦隆》是她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色达麦隆”是当地一座神山。
时间排期:
2014年12月14日 新桃园酒店 21:00 南山中心区海岸大厦东座4楼 《我的高山兀鹫》+《色达麦隆》
所属单元:吾乡吾民 类型:纪录片 时长:89分钟
乡村之眼代表旦增、影片代表秋加、肉却合、彭晓丽出席交流。
*12岁以下谢绝入场。
*所有节目及排期以当天内容为准,最终解释权归2014深圳湾艺穗双周组委会所有。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2014深圳湾艺穗双周】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